1、试剂储存和准备区。贮存试剂和用于标本制备的消耗品等材料应当直接运送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不能经过扩增检测区,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品及质控品不应当保存在该区,应当保存在标本制备区;
2、标本制备区。由于在样本混合、核酸纯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溶胶所致的污染,可通过在本区内设立正压条件,避免从邻近区进入本区的气溶胶污染。为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加入待测核酸后,必须盖好含反应混合液的反应管。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材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开盖,并有明确的样本处理和灭活程序;
3、扩增区。为避免气溶胶所致的污染,应当尽量减少在本区内的走动。必须注意的是,所有经过检测的反应管不得在此区域打开;
4、扩增产物分析区。本区是的扩增产物污染来源,因此必须注意避免通过本区的物品及工作服将扩增产物带出。废液及用过的吸头必须收集至HCl中,不能在实验室内倾倒,浸泡后再放到垃圾袋中按程序处理。由于本区有可能会用到某些可致基因突变和有毒物质如化乙锭、酰胺、甲醛或性核素等,故应当注意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
5、注意物品流向,依次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不可逆行;
6、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内的实验用品应,并设置不同的标识、颜色等予以区分。
对于PCR实验室的员工而言,在进入、使用与离开实验室时都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既然如此,要遵守哪些操作规范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
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员工在进入、使用与离开PCR实验室时要遵守以下5条操作规范:
规范1: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前要先进入缓冲间,在工作服外加穿罩衣,戴好口罩、帽子和两层手套,穿好鞋。进入缓冲区后要随手关上外门,需要时打开照明按钮。
规范2:员工在缓冲间内首先要打开缓冲间内的空调,再打开生物安全柜的按钮,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并且等待10分钟后方能进入实验室。
规范3: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后要先去工作区,打开照明按钮与前玻璃门,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实验台内,并且做好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区分。观察负压表指示数值,若数值不在预定范围内要进行负压调节。观察温湿度计,并填写温湿度计使用记录。
规范4:员工进行实验项目前必须把手臂放入生物安全柜内,待1分钟后才能开始操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
规范5:工作人员在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的同时还要打开排风,待风10分钟后放下前玻璃门,打开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离开实验室前脱去第二层手套,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后才能离开。
PCR实验室中的气溶胶污染来源于两个过程:样本制备过程和PCR扩增过程。
在样本制备过程中,样本液体面与空气摩擦就可形成气溶胶,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加样器的反复吸样都可能形成气溶胶而污染;PCR扩增过程可以引起实验室中扩增产物的累积,通常一次典型的PCR扩增可以产生109拷贝的靶序列,如果气溶胶化,甚至的气溶胶都会含有106拷贝的扩增产物。
如果不加以控制,在短期内累积的气溶胶化扩增产物就会污染实验室中的试剂、仪器设备和通风系统,造成严重的实验室污染,导致检验样本出现假阳性结果,使临床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进而引发后续一系列的事故和恐慌。